英汉两种语言是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由于文化、政治、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在词语的内涵意义、搭配意义以及句子结构上都存在许多差异。英译汉时,总有些词或词组难以按原文的字面意义直接译出来。为了使译文通顺达意,常常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原文的内涵意义挖掘出来。这种方法就叫词义引申法。
引申词义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透过原文的表层结构用恰当的汉语和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法将原文词语的表层深层意义表达出来,不能主观随意,不能脱离原文词义的基本范围。
词义引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由具体引申为抽象、语言中有许多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都有内涵的抽象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必须将其内涵意义表达出来。例如:
For many families, especially in Tokyo, two incomes are a necessary 有时,有些词语也可在直译后加上引申意义。如: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豹子改不T身上的斑纹,这叫本性难改。
2.由抽象引申为具体英语中有许多抽象词汇,所指的是具体事物,这时,译者就得将其翻译成具体词汇。如:
Wait a minute. Let me put on my things.等一等。让我把衣服穿上。( things词义笼统,具体引申为“衣服”。)
Society then had not lost its exclusiveness nor its brilliance.当时上流社会还有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而且依然壁垒森严,不容下层人涉足。(由抽象引申到具体的人和事)
有时,表示概括性动词也可译为具体性动词。如:
An idea formed in my mind.我的头脑产生了一个想法。(form不译作“形成”,而转译成“产生”。)
3.由具体体态描述引申到其体含义如:
I raised a finger to the waitress and paid the bill,then I said straight out to Ellie.
"Am I... am I ever going to see you again?"
我竖起手指叫服务员过来,结了帐,然后直截了当地问艾丽道:
“我,…我还能再见到你吗?"
这里,"raise a finger”的目的是叫服务员过来。如果翻译时译者只译成“竖起一个手指”,读者就不能了解其含义。因而要将其目的引申出来。
《二)典故的词义引申
英语典故在英语语言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神话、寓言、民间传说以及一些经典名著中的人物等。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英语中许多众人耳熟能详的典故是汉语读者所不熟悉的。在翻译中遇到这种情况,决不能按照字面直译,而是要译出这些典故的引申含义,以使意义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例如:
English is his Achilles' heel.英语是他致命的弱点。(不可译作“阿基里斯的脚踵”)
Achilles(阿基里斯)出生后被其妈妈倒提着在冥河之中浸过,除未浸到水的脚踵外,他浑身刀枪不人。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恰恰是脚踵中剑而身亡。因此,Achlles' heel这一典故就引申为“唯一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