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成事行为指在以言行事行为实施后,在读者或听众中产生了什么 样的影响和效果。原文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某种感受,比如愉悦、悲 伤、发人深省等,并力图通过增强作品的感染性.使读者在阅读作品后产 生同样的感受。这种作者通过作品对读者产生影响的现象即作品的以言成 事行为,也就是作者力图实现的效果。
由于认知环境及语言文化的不同,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读者身上所产生 的话语效果是不同的。译者在再现原文源语文化语境效果方面会很困难, 有必要把握好原文的意图,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准确地传达原文文化 语境意图信息,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接近或类似于原作给源 语读者所带来的影响和感受。例如:
【例】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不想步人院中,鸦雀无闻。
【译文1】 ...The courtyard was silent。she entered it. Not a bird's chirp was to be heard. (Hawkes译)
【译文2】…To her surprise, his courtyard,was utterly quiet.(场宪益、 戴乃迭译)
【分析】读完例中的原文,读者马上就会领悟到“宝权步入了一个 十分安静的院子中”。译文1为了取得字面意义的等同效果, 或使该译文的以言成事行为得以实施,把“鸦雀无闻“直译 为:Not a bird's chirp was to be heard.其意思是听不到鸟儿的 叫声;译文2却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his courtyard was utterly quiet,其意思是:院中一片寂静。“鸦雀无闻”是 汉语中的一个四字成语意为“连乌鸦、麻雀的声青都没 有,形容非常静”。译文1既译出了原文的意思,又译出了原 文的“意象”。实现了语用语言对等;译文2虽然如实表达 了原文的意思,但翻译过于宜白.从而丢失了原文的风格。 由此可见,翻译中根据语境辨认原文的隐含用意十分重要。 但是否应该将暗含的用意进行显化.仍需仔细斟酌。
综上所述,言语行为三分说阐明了等值翻译要在这三者之间协调进 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行为是单独实施的。为实现意义翻译者往 住不能全面兼顾,要么弃形式保留意义.要么取其意义而故弃形式,这就 意昧着翻译时应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度,。译者需根据语境和话语的功 能来把握话讲中的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