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秋季的开始,立秋有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但是并不是立秋就代表着进入秋季,温度也就立马下降了,俗话说:“秋后一伏,汗死老牛”,所以说立秋之后还会持续热一段时间,但并不会再像盛夏时节那样炎热,早晚温差开始加大,夜间也有了阵阵凉意。每到立秋之际,各地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关于立秋祭祀,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立秋的时候,周天子要率领手下的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还要祭祀少昊和蓐收,这两位在当时被认为是主管秋季的神灵。
其实,这些立秋祭祀随着时代的演变,已经逐渐淡去,但是仍有一些民俗得以保存下来,很多地方会有饮食的风俗,比如江南一带,立秋日要吃西瓜,其中杭州之前流行吃秋桃,立秋时人们都会吃一个桃子,然后把桃核留下,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炉火中烧成灰烬,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比如在北方,老北京的习俗是要吃肉食,即“贴秋膘”,因为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所以人们就萌发了要吃些好吃的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最解馋的就是吃炖肉,通过炖肉把掉的膘补回来,俗称“贴秋膘”。而在东北,立秋一般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跟老北京的“贴秋膘”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饺子”用英语怎么说呢?
小编相信很多人对“饺子”的英语表达仍然停留在初中英文课本中的“Dumpling”,当然,这个表达伴随了我们整个中学时代,我们不能说这个单词表达的不对,但这个翻译表达地是不完全正确地,首先“Dumpling”在英语里指的是所有“用面皮包着馅料的食物”,在国内的一些法式,意式的餐厅,你会在菜单上看到“XX饺子”的菜,但其实它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饺子,所谓“法式饺子”其实是一种类似于派的食物,而“意式饺子”则更多地像是意粉一样的食物。
如果单纯地按照“Dumpling”的定义来说,中国传统的包子,元宵,青团等都应该算是“Dumpling”,因为它们都是用面皮包着馅料的食物,所以用“Dumpling”单纯地表示饺子显然是不妥地,随着中国文化的逐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用拼音进行代替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食物,所以,很多老外会直接管饺子称作“jiaozi”,管包子称作“baozi”。
在这里,小编不是否定中学时代的教学错误,而只是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于语言的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翻译行业也才会衍生出来,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不仅要准确地表达出目标语言的意思,更应该了解目标语言所在当地的传统文化,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精准地表达,大家说,知行翻译小编说得对吗?
文章来源:http://zhixingfy.com/knowledge/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