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的符号研究范围包括对作为符号的词(Word),语段(Text)、 话语(Discourse)和类型(Genre),也包括对语篇性(Intertextuality)的 研究。这种语言语境或符号语境对翻译的作用是毋庸置 疑的,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语言或语码之间的差异致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 出现不对等,甚至出现不存在的词汇或结构,从而出现“形式空缺”。 例如:
【例】 No wonder international visitors to China often joke that the national bird is the construction crane。
【译文】难怪一些来到中国的国际游客们常常开玩笑说.中国的国鸟 应该是鹤才对。
【分析】例子反映了语码间的词汇空映,因为crane 一词既有“起重 机、吊机”的意思,又有“鹤”的意思。英文原文有一种幽默 的效果,反映出中国到处都在建设的欣欣向荣的最象。这 种有趣的隐喻直译成中文就不能被理解,中文里,“鹤”与 “起重机”是无法联系起来的。在这种语言语境冲突之下, 译者可以选择“鹤”一词并在后面加注的译法,以使译文读 者享受到英语原文的魅力。不过,在“鹤”字后加括号势必 会使阅读不顺畅而相对降低文字美感。此译文体现了译者对 译文读者接收新信息和感受原文风格期待的顺应。
【例】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whether he attends the meeting or not.
【译文】他参不参加会议没有多大关系。
【例】 I told the story to Jack. who told it to his brother.
【译文】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杰克,杰克又告诉了他的弟弟。
【分析】以上两例都涉及了语码间的结构空缺。在将英语中的形式主 语it和定语从句译成中文时,往往要采用省译、重复等技 巧,才能译出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子。由于语言间或不同文化 间的理异,译者在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时,往往仅限于对符 号间简单的或单一的转换,而忽略了符号语境的制约作用. 这样是很难达到交际目的的。因此,除了使用省略或重复等 技巧外,译者还可以使用保留、修饰等方法。
从对上述话语翻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其实就是符号之间的 相互转换,即翻译活动主要以符号语境为基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方 面需要考虑保留语言符号所表现出的符号、语用和交际性的特征;另一方 面又要考虑符际间的差异及其他语境制约。若将源语直译为目的语。听 者/读者不仅会不知所云,而且交际也不会获得成功。因此,掌握语言的 符号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译者处理好这一问题。此外,译者还可以根 据话语、语段以及话语的体裁等符号范畴来决定如何翻译,因为把源语译 成目的语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类型、话语和语段的制约。
话语指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单位的语段,通常限指单个说话人传递信息 的连续话语。话语可以指人们谈话、思维的方式。体裁和话语的相互关系 受文化的制约。同时,什么体裁的文章采用什么话语.什么话语适用于什 么体裁的文章也受到特定因素的限制。语段指构成某种语言中实际话语的 一系列词语,它既可以是一系列音标或记录材料,也可以是文学作品.或 是一个信息。体裁和话语符号很容易辨认,但其范围既宽泛又混淆不清; 而语段则是话语和话语意义表达的手段,也是解决特定问题的媒介。作为 符号分析的基本单位,各语段相互连接,形成各种体裁的话语。在翻译过 程中,语段自身的制约又使译者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译者需注意修辞意义 的标记等。这些标记常被称为语段制约手段, 对话语的理解及其翻译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