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叙事性话语的主题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的,它强调了话语构建与人们的百科知识密切相关。事实上,我们在理解话语时,也会不自觉 地按照某个模式来进行推理。比如当读到一则交通事故新闻.很自然地会 想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遭遇到了交通事故,结果如何等。
作者如此构建主题结构,译者在重现作者主题构建的过程中亦应如此。这种 过程就是按照两种语言的习惯。采用各种翻译的技巧,或者简化,或者添 加文字、体现主题等,将原文的惫图传神地表达出来。
在书面语中,段落是主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作者通过结束此段转 而进人另外一段以变换话题,但事实井非如此简单。有时作者是出于文体方面的考虑,或者是出于效果的考虑。比如以下新闻报道中,段落并不表示主题的变化。
【例1】 Condoleezza Rice expressed disappointment about China's response to a U. S. request in September for action on specific human rights cases.
"We've certainly not seen the progress that we would expect and I think we will have to keep working on it," she told reporters. "Rut obviously this is a long conversation and a long haul.”
【译文】美国九月曾就某些人权案要求中方作出反应,近日康多莉 扎·赖斯表示其对中国反应的失望。她说:“很显然我们没 有看到预期的进展.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但很明显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对话过程“。
【分析】在以上翻译案例中的两段话语的内容很明显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故而在英语翻译成汉语时,可以将这两段合二为一地译出来。
主题变化在话语中常常可以通过一些话语标记语来实现。翻译时,译者应注意作者在主题展开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在书面语中,更多时候我们 判断主题变化还是依据话语内容的变化,内容才是真正决定主题变化的因 素。
除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译员还需注意观察说话人的一些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译者能够及早预测说话人的说话内容和态度,以便准确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