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言中有行,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时刻都在以 言行事。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人手研究语言,注重语言的动态特征,超越 了诸如语音、语素、句法、句义等传统的研究邻域。过去,一些译论研究 者从句法或逻辑一语义的角度分析语言,只能解决“言之所述’,而结合 语言使用,即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对话语进行分析,则可以解决“言之所 为”,甚至涉及“言后之果“,但此类研究较少。本章以言语行为理论为 基础,探究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如何能够使用语言来做翻译。
言语行为理论(Austin, 1962)主要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解释语 言的真正含义。换言之.该理论就是对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做事所作出的 高度概括。言语交际中的言语并不只是描述世界的工具.其本身就表达了 一种行为。Austin认为,他自己对语言所做的区分,即言有所述 (Constaliv.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缺乏足够的证据和说服力。基 于此,Austin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以言指事行为 (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Mocutionary Act)和以言成事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用于解释说话者如何通过句及语境实施言语行为, 并在听话者身上产生交际效果。
在特定场合,我们发出声音是为了通过空气传递信息给他人,称之为 言语事件。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这种信息的传递不只是“说”本身的行 为,同时也包含了“说”的行事的行为,这两个要素的综合体即为言语 行为。
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到底是实施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还是实施非规 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Ver.chueren指出, 语言使用就是不停地进行语言选择,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 际者必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
毫无疑问,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是 交际者为了顺应语言现实、杜会规约及心斑动机而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 然而,由于交际双方缺乏足够的共有信息,或因说话人双方社会地位、身 份差异等缘故,交际过程中会出现误解、交际失败等。因此,交际双方需 要其有共同的背景信息,才能使言语行为得以实 施,从而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