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交际者通过声音把其组织好的话语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就 是以言指事行为。但是这一行为表达的仅仅是字面上或表层的意思。一般 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句的意义层面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表达,如: “电视机”-television;“雪花”-snowflake;“我很高兴”-Im happy 等。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差别很大,因此在语音层面就无法寻 求到可以相互替代的等值条件。例如,英语作品中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法 “头韵法”(Alliteration)汉译时,很难取得等同的语音效果。例如:
【例1】 Fnr Glory or Cold? A Golfe's Year-End Dilemma
【译文】为荣誉?为金钱?高尔夫球手的年终窘境
【例2】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译文】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例3】 Big Bucks The Easy Way
【译文】轻轻松松赚大钱。
【分析】例1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以g为首字母的glory和 gold两个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所谓的dilemma;例 2是著名诗人John Keats的墓志铭,原文中的writ和water的 首写字母均为w;例3是一则广告,以b为首字母的2个词 big和bucks读来朗朗上口,能在短时间内对消费者产生吸引 力,并使他们轻松记住。这三个例子中都重复出现了开头字 母相同的单词--“头韵法”,其效果很难在中文译文中体 现出来。因为汉语不具备词首同型、同音的外部条件,即使 某些汉字会单个声母重复,也无较强的节奏性(如汉语的 “仿佛”是重复声母/f )所以,上述三个例子各采取不同 手法进行翻译:例1为了实现新闻的信息性,在无法保留 “头韵”效果的情况下选择了直译.这在某些类似的情况下 是可取的;例2的译文采用了汉字声母重复的方法,并结合 中文的工整对仗.来弥补头韵手法的丢失.不失为良策;例 3则采用了汉语中常见的叠字,以便达到原英文广告中鲜明 的语音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双关语"(Pun)现象,即一个表达法具有两重意 思。译者可根据目的语的特点进行变通,或对原来的语言形式进行调整, 或兼之以情境内容的改变,或兼之以稍嫌牵强的措词,以不同的双关语翻 译或改译双关语.尽可能求得神似。虽然“得意”而“变形”,但与原文 基本上“功能对等”,仍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策略,但前提是不能破坏原 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准确把握话语的以言指事行为要求译者必须考虑如何同时达到“音” (或形)和“义”(字面意义)的完美结合等,这给译者提出了难题。以 上例子说明,虽然两种语言体系的文字语音和外形存在极大的差异,但是 仍然可以根据源语和目的语两者之间的不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 的语言形式特点,从而帮助实现信息和功能的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