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独树一帜的“中式英语”也开始被世人所接受,在2018年3月,《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列举了海外认知度最高的100个中国词汇。榜单中,共有15个经济科技类词汇入选。其中,“元”“人民币”跻身榜单前十位,且已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但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还是要遵循标准的英语进行表达,不然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前段时间,一游客去三亚的崖州区进行游玩,当他们驾车刚下高速就看到了“崖州动车站”的标识牌,这时旁边的外国朋友问“悬崖州是什么意思?”这时游客抬头才发现标识牌上的英文翻译出现了错误,“崖州动车站”竟然翻译成了“Cliff state Railway Station”,其中“Cliff ”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悬崖,峭壁”,后来崖州相关部门对该路段的所有路牌进行重新整改,对此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作为旅游城市,路牌是游客认识一座城市的方式,所以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在国内很多场合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一些高速服务区的卫生间悬挂的标识牌“公共旅游卫生间”,可是下面的翻译竟然是“Public Toilet Tourists”,其实如果按照正确的英语表达,应该是“Public Toilet for Tourists”,不要小看多加了一个“for”,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迥然不同地。
还有在一些车站的补票处,悬挂的标识“补票室”,英语翻译却是“Buy Ticket After Normal Time”,这是纯正的中式英语,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ay-upon-arrival Ticket Office”,有没有感觉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无独有偶,在我们经常去逛的菜市场,竟然也会发现很多“中式英语”的存在,比如一个摊位上的“大米”竟然翻译成了“Big Meters”,“面粉”也是“Face powder”,但是正确的翻译,分别应该是“Rice Flour”。
正是这些“中式英语”的盛行,不仅让外国人难易理解,也更加暴露出国人的英文水平,尽管“中式英语”被世人认可,但并不代表它是一种可学的正式语言,它是一种畸形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应该被发扬光大,所以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还是应该学习和使用标准的英语表达方式。大家觉得呢?